又见水果刺客,这次是在一家日料店。事情的来龙去脉是,一名网友发视频公开吐槽,在深圳一家日料店吃到了138元一瓣的蜜瓜,他质疑价格高,店方却称瓜是从日本进口的静冈蜜瓜,拿货就要四五百元一个。

138元一瓣的蜜瓜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然而有记者向深圳海关核实时,工作人员查询后表示,根据海关总署《我国准予进口新鲜水果种类及输出国家地区名录》,我国准予从日本进口的新鲜水果只有苹果和梨两种,没有蜜瓜或哈密瓜。另外记者了解到,虽然国内并不能直接从日本进口静冈蜜瓜,但据报道显示,山东、海南等多地都引进了该品种进行试种,号称“国产静冈蜜瓜”。

到此为止,该网友吃的到底是什么瓜基本上有了答案。因为基于现有的信息来讲,店方确实有点尴尬,也就是要想说这“138元一瓣” 的蜜瓜是咋回事,在“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”和“走私日本进口静冈蜜瓜”之间,肯定要承认一个,但是承认哪个好像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。

就此也就能理解,为何当记者追问日料店138元一瓣的蜜瓜是从哪里进货时,店方工作人员表示不方便告知,并且强调如果对菜品有疑问,请来店里当面咨询。一定程度上,这基本上已经坐实蜜瓜来源是有问题的,当然我们主要是说店方对“138元一瓣”的解释上存在问题,而不是蜜瓜能不能吃的问题。

毋庸讳言,一些“跨国特色饭店”(主要指菜品特色层面,经营上不一定是跨国公司在操盘)在对外宣传菜品时,往往会拿食材的原产地做文章。一方面,这更能让“外来菜”进入市场,另一方面这样可以把价格定高一些。

可事实上,要是不经常光顾“跨国特色饭店”的人,对“外来菜”没研究的人,很难分辨出食材是不是来自异域。因为绝大多数人光顾“跨国特色饭店”,基本上都是赶时髦或者纯体验,甚至味道能否适应也不是主要的,关键是主打一个新鲜感。

就拿发视频公开吐槽的网友来讲,他以为菜名“蜜瓜”是一个甜品,可服务员把菜端上来后,才发现所谓“蜜瓜”只是一瓣蜜瓜,一瓣蜜瓜也就算了,关键是价格竟然高达138元,138元也就罢了,店方工作人员解释半天竟然跟海关方面的信息有出入。

以至于舆论层面不得不承认,一件事情要是一开始就尴尬起来,那么尴尬注定是符合守恒定律的,也就是网友和店方,总有一个要接下这个尴尬。不过现在看来,网友只是破费了138元吃了一瓣高价蜜瓜,可对于店方来讲,这事却没法圆说了,也就是现在要考虑的事情应该是平衡得失的问题,也就是承认“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”被罚得少呢?还是承认“走私日本进口静冈蜜瓜”被罚得少呢?

当然这也只是舆论调侃层面的一种说法,因为相关部门真要当真查,一切还要基于真实情况进行定性。到此为止,显然日料店想要圆说这“138元一瓣” 已经不可能了,因为当记者和海关求证以后,意味着所谓的“日本静冈蜜瓜”,很可能就是“国产静冈蜜瓜”。换言之,除了“静冈”是进口标签,蜜瓜大概率就是山东、海南等地的瓜。

因为基于常识来讲,一个饭店犯不着为了经营搞走私。毕竟从利弊得失层面权衡,不卖这瓣瓜或找可替代的水果,完全不会影响日料店的经营。熟悉日料的人都知道,水果不是日料的特色,刺身和寿司才是,当然还有别的菜品。

由此可推断,138元一瓣的蜜瓜大概率是店方拿“日本静冈”搞的商业噱头,至于蜜瓜是国产品种,还是“国产静冈蜜瓜”,这还要看后续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。因为事情已经惊动了海关,那么是是非非,总要有个说法才行,否则舆论层面是很难消停的。

不过也有人说,有些环境较好的日料店,菜品价格本来就定得高,这没什么好质疑的。是的,这种情况是存在的。但是店方工作人员在解释“138元一瓣的蜜瓜”时,并没有强调环境或者消费标准,而上来就是说“瓜是从日本进口的静冈蜜瓜,拿货就要四五百元一个”。

从这个意义上讲,显然这就是店方对外的统一口径。因为对于店员来讲,没有店方授权是不敢随便乱说的。由此再去审视我们一开始提到的“跨国特色饭店”热衷拿食材原产地做文章的问题,以及比照“138元一瓣” 蜜瓜带来的尴尬,只能说不是所有食材都能拿原产地做文章,搞不好不仅文章会做烂,就连招牌也可能被砸了。毕竟把不是日料特色的菜当日料特色菜硬卖(价格层面),能不出事儿吗?

推荐内容